中華白海豚呈淡粉紅色時是為了調節體溫,皮下血管會充血。
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,有「水上大熊貓」之稱,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鯨目、海豚科、白海豚屬,是僅有的兩種鯨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一(另一種是白鱀豚),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海洋鯨豚類保護動物。中華白海豚是世界瀕危海洋哺乳動物之一,因數量稀少1988年被列入《中國瀕危動物保護紅皮書》。
該物種最初是在中國水域廣東珠江口被瑞典人彼得·奧斯貝克發現並被命名的。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佈於中國南方近海,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、台灣西部種群、珠江口—香港種群、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。它們並非中國獨有,從中國到澳大利亞再到南非的近海水域都有它們的身影。
中華白海豚因背鰭突出,又稱「印度太平洋駝背豚」,不過「駝背」不如它的近親那麼明顯。它們的體色隨年齡而變化。雖然名為白海豚,但幼體幾乎全黑,然後很快退到淡灰色,接著灰色消退,成為灰色斑點或斑塊,成年後,身體主要為白色,背部隨著水溫變化,呈現不同程度的粉紅色,腹部則一直是白色。呈淡粉紅色時是為了調節體溫,皮下血管會充血,因此又稱為「粉紅海豚」。